器材立柱埋入地下的深度:当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2000 mm时,应不小于500 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1000mm且<2000 mm时,应不小于400 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1000 mm时,应不小于300mm;器材立柱底部以下应有不小于100mm厚度的混凝土支承层;
安装器材各支承立柱混凝土地基坑的水平尺寸,应不小于400 mm*400mm,且不应将混凝土地基处置为上大下小的形状;
浇注器材地基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C20,且在地基没有完凝固前,应有人监护;器材安装后,各支承立柱和主体应保证与安装地面垂直,垂直度公差应不大于1/100;距器材地基外部边缘0.5m范围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例如:混凝土硬化、夯实土质后的砖石铺砌等;器材地基及其周围的硬化表面不应高于安装器材周围的地面。
安装器材的场地及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器材距架空高低压电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m;器材距地下管道、地下线路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 m,距各类办公楼房、居民住宅及各类楼堂管所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m;夜间需使用器材的场所,在器材边缘2 m的范围内,光照度应不小于15lx;器材应远离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的物品,场地健身应符合有关各项**方面的规定。
单杠、双杠、天梯、秋千等上下运动弹跳或可能从空中运动跌落的器材,其运动地面应为松软或富有弹性缓冲的地面,例如:沙土层、橡胶地板等。若为橡胶地板时,其地板的结构厚度应不小于25mm;若为沙坑时,沙层厚度应不小于200 mm,且沙坑周边应有适当高度的凸台围护,凸台的棱边、尖角处应设置为半径不小于10mm的圆角。运动站与运动站人体运动范围的边缘距离应不小于1m。器材的设计与安装,应确保稳固、可靠和垂直,不应有基础部件和支承部件的松动和晃动现象。
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亚健康”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怎么样可以让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参加一些方便的健身运动了,“塑木系列健身路径”应运而生。这种设备是一种适宜于各类人群健身的设备,不仅能够带给大家趣味,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也为大家带来了健康。随着政策的推动,塑木系列健身路径已经作为城市公共设施存在。有数据显示,至2010年5月底,体育总局已投入体育公益金6.4亿多元,资助、带动、引导各地建设"民室外健身器材"超过了15万条,这些室外健身路径的普及和推广为老百姓健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健身路径在人们生活中客观的发展前景。
同样的塑木系列健身路径,不同的人群使用也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来普及一下不同的人群该如何有效的使用塑木系列健身路径。
先,“民健身路径”是安装于户外的健身设备,锻炼时要注意季节、天气变化。不同的季节要有不同的运动安排,在小雨天、雪中锻炼要注意**,锻炼后及时更换衣物,在寒冷、大风雪、雨雾等恶劣天气时,不宜锻炼。锻炼时要注意运动着装,穿柔软、保暖、轻便、透气、吸汗能力强的服装,穿鞋底较厚、柔软、弹性好、大小合适的运动鞋,不能穿皮鞋,尤其是高跟鞋。冬天,在不影响运动和**的情况下,可戴帽子和手套。
不同人群锻炼使用的器材也不一样。老年人的健身路径锻炼,主要目的是保持健康、防病祛病、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选择“健身路径”时主要应以柔韧、灵活和力量为主。可以选择数种器械进行不同的组合,比如可以选择漫步机、大转轮、扭腰器等器械进行组合。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他们健身路径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身高的增长、增强体质、塑造体形,提高智力和心理素质,选择“健身路径”时要以柔韧、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运动为辅。健身器械锻炼要以游戏为主,在的陪护下,可经常锻炼柔韧、攀爬、跳跃、秋千等器械项目。比如可以选择漫步机、肋木架、仰卧起坐平台、臂力训练器、儿童秋千等器械进行组合。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的健身意识开始不断加强,户外健身器材也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几乎遍布了各个公园、广场乃至小区,每天都会有形形人使用户外健身器材来健身,那么,这些室外健身器材真的可以锻炼身体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户外健身器材其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进行形体运动锻炼、体育基础训练和一般康复锻炼等。户外健身器材可以增加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的肉、骨骼、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等。户外健身器材对身体的好处还有很多,但锻炼者一定要结合自己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锻炼,不能盲目使用,切勿因错误的操作方法导致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