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踏信冷链物流在北京、、重庆、昆明、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石家庄、大连、沈阳、南京、广东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自行管理的仓库及一大批长期合作的车辆。均能为贵公司产品达到各地的接货、入库、配送提供服务。
广东珠海抢抓预制菜发展机遇,推出“七个一”举措,加快打造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绿色健康、优势明显的预制菜特色产业高地。
一是选择一个优势性发展区域。充分利用斗门区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的政策利好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预制菜产品可直达大湾区这一国内大的消费市场;借助预制菜赛道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建设美丽小城镇和健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二是建设一个代表性产业园区。2022年,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将以标准化厂房和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为主,构建预制菜“五区一中心”的联动格局。
三是引进一批引领性企业。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目前已培育引进预制菜企业29家,计划两年内引进20个以上优质产业项目;一期已引进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等预制菜项目,与10家预制菜企业签订投资框架协议;二期将引进恒兴集团和国联水产等农业企业建设食品预制菜项目。
四是塑造一批全国性品牌形象。立足珠海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打造“中国海鲈之都”“中国黄立鱼之乡”等水产品国字号品牌矩阵,把产地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大力提升海鲈加工产品、海鲈预制菜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
五是打造一个三产融合发展。白蕉海鲈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海鲈产业“公司-基地-养殖户-深加工-贸易-物流配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发展格局及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三产融合发展,一二三产带动辐射周边从业人员达5万人以上。
六是出台一批针对性配套政策。印发《加快推进珠海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推动农业生产、规模预制、装备制造、冷链物流、连锁餐饮等业态共同发展,并以资金投入和补贴方式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是配套一笔扶持性专项资金。成立预制菜产业金融服务联盟,通过解决产业链企业投资生产建设、采购冷链设备以及原材料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预制菜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目前,强竞、诚汇丰、德洋等13家企业已获珠海农商银行信贷支持,授信金额达1.12亿元;该行还将提供100亿元预制菜“装备贷”,重点支持预制菜产业园发展。
2020年1月23日凌晨两点,从武汉市宣布封城,到2022年12月8日,调整疫情管控政策,疫情已经历经3个春节、持续时间长达 1050天。在物流疫情全球流行、俄乌战争、中美冲突的背景下,三年来,世界变局加快演变、物流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规范教培、房地产调控等课题,在持续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疫情三年,云鲜产业研究院一直实践中持续观察中国生鲜冷链产业,并做出分析预判,大部分观点都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三年来,我们经历了社区团购的疯狂到冷静,看到了在疫情下,一些冷链B2B的企业陷入裁员、收缩、转型困局。云鲜产业研究院认为,三年疫情不是导致行业困境的单一要素,疫情更像一片照妖镜,让原本就不健康的模式更快露出原形,生鲜冷链行业,从模式、资本到基础设施都面临正本清源,浮华褪尽,深入的研究思考、理清核心竞争能力,生鲜冷链产业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终于散去,迎来春暖花开 |
疫情三年,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都如同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经历了一次严酷的考试,也如同做了一次彻底的体检。超过1050天的疫情反复,让旅游、酒店、餐饮企业受到多次冲击,很多企业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2018年8月份爆发的非洲猪瘟直接影响了中国人餐桌上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猪肉的供应,一开始我们也担心这个人类至今未彻底清除的非洲猪瘟病毒,会彻底击垮中国人主要的肉类来源。但随着疫情爆发带来的猪肉价格上涨在2021年1月中旬戛止,三年的涨幅,半年时间即跌落到底部,跌幅达到-74%。事实证明,非洲猪瘟发生后,养殖端建立的生物防疫体系提高了养殖费用,但头部上市公司的防控成本仅0.5元/斤左右,对成本的影响有限,长期来看,双疫情影响下的超级过山车般的价格波动将告一段落,暴富的机会或许短期内将不会再有。
非洲猪瘟如此,物流亦如此,疫情终究不会是常态,疫情更像是一次体检,对企业来讲,是对长远战略、现金流、人才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一次体检。当疫情终结、春暖花开,产业终将回归理性,把握客观规律,依旧是生鲜冷链产业投资的关键:1、政策务虚,企业向实 |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策内容: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2022年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让冷链火起来。
一方面是国家、部委为冷链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企对冷链产业跃跃欲试,很多省区出台了百万吨级的冷库建设规划,大量资金投入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但现实却是运营状态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2018年,5年前的逻辑思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其中罗振宇举出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并说到:2018年是很难,我们做事的人都知道: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4年,确实是越来越难。
国家的冷链相关政策本身发自宏观,是为提升国家整体的冷链产业发展水平,企业如错将国家宏观政策当作自身发展战略,错误在所难免。
云鲜产业研究院认为,中国冷链产业所面对的挑战,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优不优的问题,且更多的是软实力提升的挑战,作为业内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更需要认真分析市场竞争状况,务实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以免错误领会国家政策意图,导致决策失误。
2、时间抹平黑天鹅,猪肉稳则餐桌稳 |
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的副食品,猪肉消费长期占居民肉类消费比重60%以上。
2022年全球猪肉产量预计为1.246亿吨,较2021年增长1.8%。全球猪肉产产量增长主要是受2022年上半年中国生猪产能恢复、生猪屠宰大幅增加的影响,中国猪肉产量约占全球猪肉产量的46%。2022年全球猪肉出口总量预计达到1130万吨,较上年下降11.3%。主要原因是中国非洲猪瘟疫情控制、猪肉价格下降导致的中国猪肉进口量预计将下降近45%、猪肉进口量不超过270万吨,远低于2020年45%的水平,但仍占全球猪肉贸易的24%。
研究生鲜冷链,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猪肉都是毫无争议的焦点,“非洲猪瘟”叠加“猪周期”,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开始在国内蔓延,国内猪肉供应像过山车,有人高位撤退赚得盆满钵满,有人抄到山顶亏的血本无归。